摘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水利部李国英部长关于“智慧水利”“数字流域”建设的要求,提升水旱灾害防御业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水旱灾害防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月29-31日,《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出席开幕式并作特邀报告,江西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纪伟涛、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政治部主任刘闯致辞,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和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吕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减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以堂主持。参加论坛的还有来自中国卫星导航中心,应急管理部减灾中心,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31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和支撑单位负责人与业务骨干,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代表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250余人。
会上,姚文广指出,今年以推进防洪“四预”先行先试工作为重点,以基本实现大江大河重点防洪区域“四预”业务功能为目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水利部本级防洪“四预”应用建设。建成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和支撑洪水防御的高精度河流水系分区水雨情预报模型等,建立预报模型参数在线率定业务机制。提出暴雨预警阈值动态调整方案,推进雷达、云图短临暴雨洪水预警应用,实现暴雨预警信息直达水库“三个责任人”。在试点流域攻关“正向”与“反向”库群联合调度技术难题,初步实现水工程调度运用快速影响分析等功能。明确水工程运用的时机、次序、规则等,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最大程度发挥水工程防洪减灾效益。二是推进流域管理机构防洪“四预”应用建设。推进数字孪生汉江、黄河、淮河、永定河、西江、嫩江、太浦河先行先试建设,在水利部防汛会商室连通接入部本级和各流域管理机构防洪“四预”应用系统、会商决策平台等,实现会商信息实时共享,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三是提升山洪灾害“四预”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国家和省级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功能,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成果审核入库和集成应用,加强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模型率定和结果检验。立足山丘区小流域单元,组织地方推动动态预警指标分析成果集成应用,探索建立预警“叫应”机制,完善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三大运营商”社会化发布功能。四是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该系统在智慧水利“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总体框架下,在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建设防灾联合调度数据库、专用模型库、知识库和“四预”业务应用,在“数字化映射”中实现“四预”全链条业务,逐步实现预报调度一体化、工程调度联合化、调度指挥智能化、灾情评估实时化、展示手段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