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仅次于洪水的自然灾害,也是对农作物收成影响最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有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80亿美元,2000-2019年全球遭受干旱的人口14.3亿人,占遭受自然灾害总人数的35%,远超其他气象灾害。粮食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基本生存,我国旱灾频发,影响面广,是造成农业损失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南方丰水区干旱呈多发、频发和加重趋势,如2000年波及南方多省的严重干旱,2003年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的伏秋连旱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旱情严重,2006年川渝特大旱灾,2009年云南、贵州西部以及广西西北部的严重干旱,2019年长江中下游伏秋连旱严重,特别是2022年,我国先后发生珠江流域冬春旱、长江流域夏秋冬连旱,其中长江流域为1961年有完整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鄱阳湖、洞庭湖持续“瘦身”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南方丰水区多为山区丘陵地貌,以水稻种植为主,旱灾涉及因素多,汛期反枯、旱涝或涝旱急转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围绕南方丰水区干旱特点、时空演变规律、致灾机理及应对策略开展研究,实现旱情的有效监测、预报和动态评估,成为我国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对干旱监测预警及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专栏特别刊出5篇干旱研究相关文章,其中4篇聚焦我国南方丰水区域,分别从极端干旱时空特征、风险特征、灾变特征及防御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期待这些研究为我国南方丰水区干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